根据北京市国资委公布数据显示,全系统已有近51万名在京干部职工签署了生活垃圾分类个人承诺书,签署率100%,其中党员13.56万人;参与社区“站前值守”在京干部职工达33.98万人,参与率65%,其中党员11.49万人。
市国资委统筹市管企业在生活垃圾分类前端收集、中端清运和后端处置方面的资源优势,加强企业间横向合作,积极发挥市管企业在全市垃圾分类全品类、全链条中的重要作用。例如与市供销总社紧密合作,建立社区再生资源回收试点项目,实行高、低值可回收物全品类回收,得到社区居民的支持和肯定。
下一步,市国资委将继续督促指导市管物业企业与街道、社区深度对接,加大对管理项目辖区居民的宣传引导力度,提高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拣意识和分拣量;严格管理所负责的垃圾桶站,提高垃圾二次分拣质量,共同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有效落地。
西城区独创性地运用“区块链”技术,依托城市大脑和街道级平台的功能及业务延伸,逐渐丰富区级平台部件库,构建更为立体的管理平台,实现垃圾分类的全流程精细化管理。目前,已完成全区18539个十类垃圾分类责任主体精细化系统GPS定位工作,为全区2560辆其他垃圾清运三轮车统一安装了“身份证”标签工作。
一年来,西城区居民家庭厨余垃圾分出量从2020年5月初的日均32.13吨提升到目前的170.71吨,分出率保持在18%以上;其他垃圾产生量从2020年5月初的日均1300.68吨下降到目前的717.75吨;2021年生活垃圾日均清运量低于2020年的平均水平,减量效果显著。全区桶站数量从条例实施之初的7668组减少至4005组,减少了3663组;大件垃圾投放点从75处增加至385处、装修垃圾投放点从78处增加至384处;分类驿站从3座增加至167座;可回收物中转站从5座增加至15座。
下一步,西城区将精心打造示范小区,将垃圾分类驿站建设工作纳入到为民办实事工程中,将分类驿站按照每个社区建设一个分类驿站进行考核,并在“四有+三选配”标准基础上,进一步优化桶站,更换破损容器,强化“技防”能力,保持桶站干净整洁,加强全流程精细化管理系统建设,强化数据对接,实行实时上传,推进形成市、区、街道三级系统对接。
市国资委统筹市管企业在生活垃圾分类前端收集、中端清运和后端处置方面的资源优势,加强企业间横向合作,积极发挥市管企业在全市垃圾分类全品类、全链条中的重要作用。例如与市供销总社紧密合作,建立社区再生资源回收试点项目,实行高、低值可回收物全品类回收,得到社区居民的支持和肯定。
下一步,市国资委将继续督促指导市管物业企业与街道、社区深度对接,加大对管理项目辖区居民的宣传引导力度,提高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拣意识和分拣量;严格管理所负责的垃圾桶站,提高垃圾二次分拣质量,共同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有效落地。
西城区独创性地运用“区块链”技术,依托城市大脑和街道级平台的功能及业务延伸,逐渐丰富区级平台部件库,构建更为立体的管理平台,实现垃圾分类的全流程精细化管理。目前,已完成全区18539个十类垃圾分类责任主体精细化系统GPS定位工作,为全区2560辆其他垃圾清运三轮车统一安装了“身份证”标签工作。
一年来,西城区居民家庭厨余垃圾分出量从2020年5月初的日均32.13吨提升到目前的170.71吨,分出率保持在18%以上;其他垃圾产生量从2020年5月初的日均1300.68吨下降到目前的717.75吨;2021年生活垃圾日均清运量低于2020年的平均水平,减量效果显著。全区桶站数量从条例实施之初的7668组减少至4005组,减少了3663组;大件垃圾投放点从75处增加至385处、装修垃圾投放点从78处增加至384处;分类驿站从3座增加至167座;可回收物中转站从5座增加至15座。
下一步,西城区将精心打造示范小区,将垃圾分类驿站建设工作纳入到为民办实事工程中,将分类驿站按照每个社区建设一个分类驿站进行考核,并在“四有+三选配”标准基础上,进一步优化桶站,更换破损容器,强化“技防”能力,保持桶站干净整洁,加强全流程精细化管理系统建设,强化数据对接,实行实时上传,推进形成市、区、街道三级系统对接。